上禮拜上課上到的,如果控制組知道自己是控制組之後,有可能會有個兩個方向剛好相反的反應。

首先是「補償性競爭」又稱為「強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是因為受試者意識到自己是控制組而心有不甘,於是異常地努力,表現得比平常還好。所以就算實驗組因為實驗處理使表現有所提升,卻因為控制組的強亨利效應導致兩組看起來沒有差別,作出實驗無效的結論。

然後是「怨恨性的怠工(resentful demoralization)」,剛好跟強亨利效應相反,在控制組得知自己是控制組之後,就想說「那就算了吧」的擺爛心態。因此就算實驗處理無效,但是因為控制組的擺爛心態導致表現出來的行為比平常還糟糕,導致了實驗有效的結局。


我想,有力氣的時候才會有強亨利效應吧!沒事就要自己表現得平常還要用力,久了會很累的。或者說,對於自己在乎的事情才會有想要表現出強亨利效應的想法,例如工作快要被新人取代了或評比過後可得的獎勵卻因為落後而快要從手中溜走了之類的。不然,大多數人日子還是閒閒的過比較多,畢竟怨恨性怠工可是不知道要輕鬆了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est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