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休假日,我把握好天氣,繼續為自己安排行程,這個禮拜原本是要南下旅行的,不過因為發生了一些狀況,在出發的現場臨時變卦,這種計畫不及變化的情況之下,我急中生智,決定改個方向旅遊,前往宜蘭參觀很多年沒去的傳統藝術中心。於是乎我來到國道客運總站,搭著往羅東的葛瑪蘭國道客運出發,向東前進!



雖然我時常出去旅遊,但是我沒騙你,這次是我第一次搭國道客運過雪山隧道,雖然隧道空洞冷清沒風景,不過我還是相當好奇的東張西望,這是窗外看出去的雪隧,打破多項紀錄,台灣驕傲的雪隧!十點整,我來到羅東站,尋找車輛前往傳藝中心。



這是一趟臨時起意的旅程,我完全沒有做任何規劃,於是乎才發生這種來到車站,卻不知道怎麼接駁前往的狀況,詢問了站內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可以到站前等公車。心想等公車可以省下很多錢,而且車班剛剛好即將到來,我們就在站牌前等待。不過宜蘭的公車似乎不是很準時,我再這裡等了將近四十分鐘,才看到公車,望穿秋水!等待過程中,還看見幾班比表定時間早到早開的車子,整個班次機制似乎很混亂,不過還好公車司機人不錯,快到站前好心提醒我們下車,這才再將近中午抵達了傳統藝術中心。

位於宜蘭五結鄉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其實是一個政府機構,成立於民國九十年,內部有行政中心及教育機構,目前廣為人知的園區部分,是由『統一蘭陽文教基金會』負責委外服務。所以在園區內可以看到統一企業的許多相關行銷體,進入園區後,我先來到展示館拿導覽,這裡正在進行編織藝術的展覽,內部不開放拍照,不過外面則是開放『泰雅傳統水平式背帶織機實作』拿出真的編織機器,供人體驗。





傳藝中心整體分為傳統藝術傳習區、戲曲展演區、藝術推廣區及景觀區,內部所有的建築,都按照傳統古法,遊客一進到入口,可以沿著仿古老街的『民藝大街』逛逛,所有的建築群都按照黃金比例製作,真的會讓人有置身傳統老街的感覺



這裡有很多東西可以介紹,不過我餓了,所以先到餐廳吃飯,這裡的餐廳承襲台灣觀光區固有的價位,不過比起其他地方,這裡的東西相當份量足夠,我們選擇的是有--糕渣、蜜餞槽餅、肉捲的所謂『蘭陽三寶』,這三樣菜還曾經成為總統國宴的餐點,畫面左上角是由蜜餞製程的槽餅,略帶甜味。右上角是肉捲。而下方半盤就是糕渣,是一種外冷內熱,充滿特殊口感的食物,不過吃多了會變的很膩,必須讓我跑到旁邊的7-11買綠茶,沖淡油膩感!



這裡的餐廳中庭做的相當精緻,中央有一個大大水池,裡面養滿錦鯉。中午時分,這裡充滿吃飯人潮,完全看不出來所謂的經濟不景氣


來到傳藝,特殊建築拍不完,這裡是仿照傳統『目仔窯』的商店街,目仔窯又稱「坎仔窯」,是由一間間的窯室連接而成,形狀類似蛇窯。雖然是仿製,不過幾可亂真,還有高高煙囪。走進去內部,則是琳瑯滿目的商店街





繼續往前,我前往黃舉人宅參觀,傳藝中心有一座人工湖泊生態池,裡面的生態似乎相當豐富,除了有魚幽游其中,還有許多的鴨子在池中嬉戲,這些鴨子完全不怕人,大家都可以近距離拍攝牠們







一開始我們先來看到的是一間古色古香的「黃舉人宅」,這間古厝原本不在這裡,原址在宜蘭市新民路,它一度面臨拆除命運,所幸是以「異地保存」的方式來到這裡,重新開啟它的新生命.







黃舉人宅是一棟正身五開間,左右有護龍的完整三合院,外牆由土埆、板磚、木構混合建成。屋頂是木架構,唯有正身還保有使用台灣瓦,左右護龍改用日式水泥安全瓦,原建築是清代光緒三年(一八八四年),黃纘緒為其第四房妾所建。雕樑畫棟完全保存,入口的頭門採馬背式屋脊,上有「薰南挹長」字樣







「黃舉人」黃纘緒是宜蘭農家子弟,道光20年(1840年),考取秀才,同年秋天中舉成為宜蘭第一位舉人。門楣上高掛著中舉的信物『文魁』匾,除了文魁匾,整棟舉人宅第還保留相當多的牌匾,同時進行古早時代的文學展覽,出現了早期的課本,甚至是作弊小抄,都看的到





除了文學方面的展示,這裡也如同懷舊館般的有台灣早期農村展品,仿製的蠟人將古代的私塾傳統拜師完整呈現,蠟人相當逼真,讓我嚇了一跳!!





參觀完了古厝,我來到中央廣場,下午一連串的表演活動即將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est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