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岱豪的blog,再跟一個朋友聊天
很深刻的感受是,在台灣,太多運動員頂著明星的光環(尤其是受到注目較多的籃.棒)
卻完全沒有適當的生涯規劃

前幾天看青蓉情報讚的時候,阿三說,當年在甲A跟姚明一起打明星賽,跟他聊天的時候
清楚感受到姚明對未來的規劃很明確,當阿三問他何時要打NBA,
他說的不是"再看看",也不是"希望盡快",而是"今年球季結束就過去"
而在遊覽車上,姚明看的都是英文書,這代表他一直就有這樣的充實自己的認知
(他在甲A薪水已經很高了)

跟很多人不一樣,他不是到了那個環境才開始努力的.他對自己的目標很明確
我想,姚明的態度,值得我們台灣很多運動員深思

岱豪說現在在打工,以前在台灣從沒做過,不是因為不願意做,而是放不下身段
當別人指著他說"吳岱豪居然在做苦工耶", 他心中作何感想
其實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窘境其實也是球迷造就的
因為享受明星的光環太久,沒辦法放下

問題是,運動員能當多久?!
身邊有些朋友是跟運動員有關,在球隊上班.球員的親朋好友.或是本身在打球
就他們跟我看到的例子,運動員雖然普遍現在收入高,
但是卻很沒有開源節流的"好習慣"
(我的收入高是指在目前台灣的環境下,跟一般普通上班族比起來,
況且運動員通常書還真唸的不多)

這也就算了,他們很多人對未來的規劃(不打球或是沒球打以後)
竟是一點頭緒也沒有,這才是真正最悲哀的地方
未來能當老師(師資市場我最清楚,飽和了啦)和教練(好球員不見得是好教練)的
畢竟是少數,
若有心朝此方向前進,也不是等待就好,你要充實自己呀!
我們的教育在變.政治在變,台灣的小孩越來越不能吃苦,
大概父母苦吃的多,太寵愛孩子
很多人怪國家沒有給運動員保障,但今天說真的即使台灣運動環境沒那麼差,
台灣的小孩又能夠吃苦嗎?
事實是, 大部分不能.

所以其實這是互相的,政府不夠力,球員也不知長進,
硬是要追究哪邊錯,那根本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問題了.

既然大環境是這樣,那麼大家還是靠自己的好.
只可惜大部分的運動員還是得過且過,現在過的好就好,
10年20年以後呢?當你再也打不動以後呢?
況且我說的這種苟且的情況還不只是發生在大牌球員身上,
很多小牌的也是有樣學樣
沒有大牌的消費能力,還學大牌不懂節約,
無怪乎未來沒體力之後境遇慘兮兮,
說真的單純怪國家不照顧你, 還真是很難令人同情.

台灣的籃球環境變的很奇怪,HBL開始走紅,
甚至早早跟SBL球隊達成所謂的"默契",
間接使得UBA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走味聯賽,
因為主力球員都跟SBL重疊, 避免受傷跟自己的職業過不去,
打的有一搭沒一搭
很多小朋友高中畢業之後,
那種"為興趣打球"的快樂早已不曉得跑到哪裡去,
取而代之的是斤斤計較跟勢利眼
有時候從這個角度來看,真不曉得HBL的商業走向是不是對的.........

n年以前就主張大專比賽跟SBL球員要做區隔,
雖然去年開始有小小改進(只有亞青成員才可以兼兩邊),
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說真的現在如果不讓學生球員打球,
那SBL應該也打不下去(自己去算算有多少人還在就學)
兩難的情況, 該怎麼辦?
不怎麼辦, 就一直這樣下去.

我看來也就是這樣, 反正跟我們偉大的籃協利益一點都不相干,不是嗎??

昨天蘇小四跟寶寶的嗆聲事件,也讓我感觸滿多的
並不想批評小四,他已經算是個處世圓融的孩子,
其實現在的小朋友態度比他糟糕的太多了,
不過寶寶的風格就是那樣,這應該大家都知道,
他如果不能接受也不會去達欣;
既然去了,忍一時風平浪靜不是嗎?
可惜這次他沒忍住,
那樣嗆的對話就在全國轉撥中硬生生被轉出來讓大家看到.

小四還年輕,未來還有很多機會修正自己的態度,
只是不禁覺得...太早成名讓很多人沖昏腦袋
你要說沒有,對那些不滿20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金錢.名聲.粉絲的追逐......說不迷失,太難
也不完全是球員的錯,
只是, 也許我們心境老了, 就會覺得 看不下去吧

從7.8年前我就在年輕一輩的球員中尋找"阿三接班人"的身影
但是時間過去了,結果還是0
我想是我們要求太高, 光球技部分, 阿三的境界已經沒幾人能迄及
更何況他的談吐跟態度(這是在社會跟明星光環下立足很重要的),生活作息(這是能延長運動員生命很重要的), 開源節流(這是能養家糊口很重要的), 還有我前面提到的, 生涯規劃清楚(這是能預防萬一很重要的), 他一直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麼

時代在變,運動員的生態也在變,當然心境也在變
我想,再也不會有第二個阿三了吧!

只是一點雜感,有點亂,大家別介意

對了,最近點閱的人好多啊...都不曉得從哪連來的......
(還是因為我牢騷太多,哈哈)
如果有人在偷看我的blog又不說話的,
請跟我舉手一下吧:P,用悄悄話也可以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est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